科技创新正在急速改变着金融行业。大数据风控行业密集整治、数字货币雏形初现、刷脸支付纳入金融科技试点等大事件的发生都在预示着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未来。
面向2020年乃至下一个10年,金融与科技必将产生更多的深度融合。比如,区块链技术将在未来10年迅速发展,扮演互联网通行证角色,在金融领域将推进货币无纸化进程以及其他应用场景的落地等。
业内预计,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
中国经济目前还在合理区间
目前全世界的经济确实有下行的压力,大家最近看了中国的经济数据,也有一些下行。但是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中国目前的经济还是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目前中国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应对下行压力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知道,以货币政策为例,我们目前的利率水平应当是一个适度的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应当说也是为今后的宏观政策调整留有充足的空间。
最近货币政策的取向,一个是降息,一个是重启QE。中国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体,我们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所以我们决定货币政策也主要是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
中国的经济目前还是在合理区间,物价方面也处于一个比较温和的区间。在转型升级中我们遇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综合分析中国国内的形势和国际背景,我们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既要稳当前,也就是说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我们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大体上相当、大体上匹配,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我们也要注意保持我们杠杆率的稳定,使得整个社会的债务水平处于可持续的水平。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长远,也就是说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行数字货币理念与架构
1为满足零售级别的高并发性能,纯区块链架构无法达成要求。
2.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
3.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
4.不预设技术路线,从央行角度来讲,无论你是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是电子支付还是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
5.DC/EP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6.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对于现钞不计付利息,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7.Libra也是用所谓的100%的储备资产抵押,但是它并没有把自己限定于M0,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8.央行数字货币是可以加载智能合约。
区块链技术将扮演互联网通行证角色
区块链可能是未来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网络技术的第三代产品。
“区块链应用在金融上,比如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完全可以使用供应链金融,增加关联企业之间的信任度。数字货币也是区块链技术,运用数字货币可以大大降低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探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数字货币和数字民生。不论哪个方向,都指向一个趋势:数字经济。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被用于数字货币,主要因为它早先是运用于记账的技术。但是未来,它将被用于全面的政务管理、跨部门协作、跨职能的公众服务。
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是一种法定货币,必须由中央银行来发行。
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它不是网络虚拟货币,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虚拟空间中,而是经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
在日常使用中,数字货币与银行转账支付存在哪些不同?
业内人士分析,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是国家主权货币,是基于人民币数字化的货币。
这是由复杂算法产生的一段数据,内部包含了区块链和加密技术,使其具有唯一性。
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并非数字货币,只是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
其在线下要有实物货币作为对应相比目前借助第三方支付完成的“付款—转账—收款”格局。
数字货币要实现的就是“去中心化”,即取消转账环节,直接把钱从付款者的账户里交给收款者,减少货币流通中的支付成本。
央行数字货币将是2020年重要投资主题
(1)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和资金进入加密货币领域,我们预计2020年稳定币的市场规模会持续扩大。
(2)随着公链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以及链上各种应用和金融业务的落地,长期来看,各类稳定币间的竞争或将从应用场景方面展开。
(3)实现监管合规下的安全可信,成为稳定币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4)一旦各国政府开始接受或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来自币圈之外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势必将对现有的稳定币格局重新洗牌。
从行业角度看,稳定币已明显成为沟通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入场,行业也将迎来洗牌!
中国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将出现在B端,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目前金融科技发展形成的平台生态已初具格局。